English

大学生读书不可急功近利

1998-01-05 来源:光明日报 李 腾 我有话说

笔者日前走访了一些大学校园,发现无论是在学生自习室的书桌上,还是在学生寝室的床头,外语、电脑和经济类的书籍占绝大多数。当被问及为什么读这类书籍时,一位同学对笔者说:“为了将来找工作。现在的招聘广告都是‘熟练掌握英语者优先’、‘懂电脑者优先’,在大学时期多读些实用类的书籍,将来可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位同学则说:“我现在读书很盲目,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但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除实用类的书籍外,读其他书是在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据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求知心态正逐步趋于务实,社会上时髦什么读什么,招聘单位要求什么就学什么,部分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对自身其他素质的培养。

部分大学生这种务实的求知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功利化”倾向,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有关专家指出,我们的大学并不是职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作人,如何思维,而这些都要以本人的文化素质为基础。大学生只有博览群书,特别是阅读哲学、文学、历史等书籍,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为将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上初中的时候,父亲连续两年暑假都请老师来辅导他,但教的既不是数学,也不是物理,而是《孟子》。杨振宁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孟子》里头有很多关于儒家的哲学,你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现在回想起来,这对于我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书林教授告诉笔者:“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有很大的发展余地。但如果没有正确把握读书方向,则失去了为自己全面奠定理论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机会,以后是不好弥补的。”

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教授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激励大学生竞争进取、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一面。在此情况下,“想多学一点实用知识”便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追求,这是必然的,合理的。但是也要看到,商品经济也会带来负面作用,它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如果放松思想工作、忽略学生的文化素质,那将会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同时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还会产生轻视的态度,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受到阻碍。

那么大学生应该怎样选择书目呢?刘书林教授认为,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在校期间还要读以下几类书: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线,包括中西方哲学在内的短篇精品。读这些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我国领导人的著作。这样可以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如何与中国的客观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三,文学名著和历史专著,读这些书可以陶冶情操,完善心智,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大学生中存在的“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素质”的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1995年国家教委曾主持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试点工作研究会”,会议重点讨论了加强文化素质的重要意义,并确立了50所高等学校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随后,各学校都相应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出必读书目,举办人文专题讲座等,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些专家指出,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从根本上认识正确把握读书方向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大学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自觉调整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完善和发展自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